一、施工準備
(一)方案定制
1.輕度銹蝕(浮銹,無舊涂層):人工除銹(St3 級)+ 環氧富鋅底漆(適配大氣環境);
2.中重度銹蝕(銹層厚度>0.1mm,舊涂層局部破損):噴砂除銹(Sa2.5 級)+ 無機富鋅底漆(增強附著力與防銹性);
3.潮濕 / 酸堿環境:噴砂除銹(Sa2.5 級)+ 聚氨酯防銹底漆(耐濕熱、抗腐蝕);
4.明確底漆選型標準(附著力≥5MPa、耐鹽霧≥1000 小時、與基材 / 面漆兼容性良好),同步編制《高空作業專項方案》《防風防雨應急預案》,針對性制定焊縫、邊角等關鍵部位的除銹涂刷管控措施。
2. 安全與技術準備
搭建全維度安全防護體系:作業區域設置硬質隔離區,懸掛 “高空作業、禁止入內"“注意防塵" 警示標識,高空作業區域下方鋪設防墜網與防塵布;選用經檢測合格的高空作業平臺(腳手架 / 吊籃,配備雙重防墜器),作業人員持高空作業證、涂裝工證上崗,崗前開展專項培訓(除銹工藝、底漆涂刷技巧、安全操作規范、應急救援流程);組織技術交底,重點強調除銹等級標準、底漆混合比例、涂刷厚度及環境控制要求,明確不同部位(焊縫、螺栓孔、邊角)的施工要點。
3. 材料與設備保障
采購高品質防銹底漆與輔助材料:環氧富鋅底漆、無機富鋅底漆、聚氨酯防銹底漆、中性除銹劑、專用稀釋劑;進場時核查出廠合格證、耐腐蝕性檢測報告,抽樣測試底漆附著力、遮蓋力及固化性能,確保與鋼結構基材適配;提前調試除銹設備(角磨機、噴砂槍、鋼絲刷)、涂刷工具(高壓無氣噴涂機、專用滾筒、毛刷)、檢測設備(涂層測厚儀、除銹等級比對板),儲備備用底漆、防護用品(全身式安全帶、防塵口罩、耐溶劑手套),確保滿足不同銹蝕程度鋼結構的施工需求。
二、施工過程
1.表面清理:用高壓水槍沖洗鋼結構表面灰塵、污垢、油污,頑固油污用中性清潔劑擦拭,清水沖凈后自然晾干;對舊涂層殘留區域,用角磨機剔除松動部分,確保基面無油污、無積水、無松散附著物;
2.分級除銹:輕度銹蝕用角磨機 + 鋼絲刷人工除銹,直至露出金屬光澤;中重度銹蝕采用噴砂除銹,清除銹層、氧化皮、舊涂層,除銹等級達 Sa2.5 級;
3.節點精細化處理:焊縫、螺栓孔、邊角等易銹蝕部位,用角磨機精細打磨,去除毛刺、焊渣與殘留銹跡,確?;娲植诰鶆?,無松動雜物,含水率<8%。
4. 防銹底漆涂刷:底漆調配嚴格按產品說明書比例混合底漆與稀釋劑(稀釋比例≤10%),充分攪拌均勻,靜置 10-15 分鐘熟化,確保涂料無沉淀、無結塊;調配后及時使用,避免長時間放置導致性能下降;
5.涂刷施工:除銹完成后 4 小時內(避免基材二次銹蝕)開展涂刷,采用 “高壓無氣噴涂 + 局部補涂" 結合工藝:大面區域:用高壓無氣噴涂機均勻噴涂,控制噴涂壓力 12-18MPa,噴嘴與基面距離 30-50cm,確保涂層均勻無漏涂、流掛,干膜厚度≥80μm;關鍵部位:焊縫、螺栓孔、邊角等噴涂盲區,用毛刷手工補涂,重點覆蓋,確保無防護死角;涂刷順序:先涂刷立面、頂面,后涂刷平面;先處理節點,后整體涂刷,避免涂料流淌導致厚度不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