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施工原理與特點
1.原理
利用液壓提升系統(如千斤頂)帶動模板裝置沿支撐桿(鋼筋或鋼管)緩慢滑升,同時分層澆筑混凝土,形成連續成型的筒壁結構。
2.特點
高效性:機械化提升,可24小時連續作業,縮短工期(日施工速度可達3-5米)。
整體性:無分段施工縫,結構整體性好。
精度可控:通過液壓系統和監測裝置控制垂直度,誤差小。
適用性:適用于直徑變化不大的圓形、方形煙囪,高度通?!?0米。
二、施工流程與關鍵技術
(一)準備階段
測量定位:確定煙囪中心、軸線位置及標高,埋設固定樁。
基礎施工:確?;A頂面平整度誤差≤5mm,彈出中心線和模板邊線。
材料準備:采購鋼筋、混凝土、模板、液壓設備等,檢查材料質量。
(二)滑模裝置安裝與調試:
1.設計滑模裝置
模板系統:鋼模板、圍圈、提升架。
提升系統:液壓千斤頂、支撐桿、液壓控制臺。
組裝平臺:搭設組裝平臺,安裝提升架、圍圈,調整模板錐度。鋪設操作平臺和安全網,安裝液壓系統并試運行,檢查千斤頂同步性。
2.滑升作業
澆筑:分3-4層澆筑,每層厚度200-300毫米,澆筑至模板高度的2/3。待底層混凝土強度達0.2-0.4MPa后,開始試滑升,檢查混凝土脫模強度和模板摩擦情況。
正?;簼仓俣扰c滑升速度匹配,每2小時提升一次,每次提升3-5個行程?;炷练謱訚仓?,上下層間隔時間≤混凝土初凝時間,澆筑方向沿圓周對稱進行,防止平臺偏移?;^程中,檢查模板上口混凝土狀態:若出現流淌,需減慢滑升速度;若混凝土硬化過快,需加快滑升或調整配合比。
停滑處理:因故停滑時,需每隔30分鐘提升1-2個行程,防止混凝土與模板粘結,停滑時間≤8小時。恢復滑升前,先清理模板表面。
(三)垂直度與水平度控制:
1.垂直度監測
激光鉛垂儀法:從基礎中心向上投射激光束,每提升2米測量一次,偏差超過5毫米時,通過調整千斤頂高度(單邊升降)糾正。
吊線墜法:在平臺邊緣懸掛10千克線墜,與基礎中心標記對齊,每班檢查2次。
2.平臺水平度控制
用水平儀或液壓系統的同步裝置監測,千斤頂高差超過30毫米時,通過調整油泵供油順序或加墊鐵片糾正。
(四)混凝土養護與拆模
1.養護:根據施工規范與氣候條件,制定合理的養護方案(如涂刷混凝土養護液),確保混凝土強度正常發展。
2.拆模:拆模時需小心謹慎,避免對已成型的筒壁造成損傷。拆除移置模板時,混凝土強度不得低于0.8MPa;煙道口等處的承重模板,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%后方能拆模。
三、安全與環保措施
1.安全措施
人員防護:施工人員需佩戴雙繩安全帶、防毒面具、防滑鞋、防護手套。
設備安全:定期檢查液壓系統、支撐桿、模板等設備,確保其穩定性。
應急預案:制定詳細的安全預案,配備應急裝置(如備用液壓系統),并嚴格執行高空作業規范。
2.環保措施
揚塵控制:封閉式模板系統有效控制揚塵。
噪音控制:連續澆筑減少施工機械頻繁啟停,降低能源消耗。
廢棄物處理:廢舊砂紙、油漆桶等分類回收,委托專業機構處理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